于释迦牟尼佛祖浩瀚的弟子星海中,璀璨夺目者莫过于那十位高僧大德。他们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各自以其超凡入圣的道行,独步一方,各自领域内的造诣犹如瑰宝般熠熠生辉,赢得了佛陀无尽的赞许与万僧由衷的敬仰,构筑起原始佛教教团坚不可摧的脊梁,犹如巍峨山脉,屹立不倒,引领着信众的心灵之旅。
这十位弟子,宛若十瓣莲花,各展风姿,却共生于佛法之海,相互辉映,共同绽放着智慧与慈悲的光芒。他们中,有的以精深的禅定功夫,如入定之龙,潜入智慧深渊,探得佛法真谛;有的则以广博的学识,犹如智慧之海中的明灯,照亮众生迷途;更有那以慈悲为怀者,其言行举止,宛若春日暖阳,温暖而普照,让每一颗疲惫的心灵得以慰藉。
如此十位高僧,不仅成就了自身修行的高峰,更以他们的独特魅力与卓越贡献,成为了原始佛教教团中坚不可摧的基石,犹如参天古木,根深叶茂,滋养着后来者,让佛法的火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原是佛陀的堂弟,释迦成道回乡时跟从出家。皈依佛陀侍从释迦25年。
他曾劝请释迦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从此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
佛陀涅盘后,迦叶尊者为保存佛法,召集了499名已证得阿罗汉的佛弟子结集佛法,阿难因未证得圣果被拒绝在外。
他为此惭愧,便于当夜勇猛精进,终于在一夜之间证得阿罗汉果,加入了结集佛法的队伍。
现存佛教经典以“如是我闻”四字为卷首语,以表明经文内容确系阿难陀亲耳听佛所说。谓其长于记忆,称为“多闻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罗睺罗,他是佛陀的亲生儿子。7岁时随母见佛,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
罗睺罗刚出家时十分顽皮,喜欢打妄语,经过佛陀严格调教后,善根萌发,痛悔前非,从此严持净戒,依教修道。
凡是佛教戒律中规定僧侣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都严格守持,从不放逸违犯。因此在佛弟子中获得“密行第一”的称号。
罗睺罗7岁时曾向佛陀乞遗产,佛陀当时答应留给他“七圣财”。这7种财产是: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综观罗睺罗的一生,他严持净戒、忍辱精进,应该说完全继承了佛陀留下的这份遗产,没有辜负佛陀的期望。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是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中的富家子弟。传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
迦叶皈依佛教后,虽然成了佛教僧团中的一员,但从不住在僧团中,他认为僧团中的生活太优裕,不宜修出世法门,总是独自一人在深山野外修禅打坐。
他的修行方式共有10种:1、选择空闲之地而住;2、常行托钵乞食;3、居住一处;4、日食一餐;5、乞食不择贫富;6、严守三衣钵具;7、常在树下思维;8、常在露地静坐;9、着粪扫衣;10、住坟墓之处。
迦叶的这些修行方式佛教称之为“头陀行”。
目犍连:神通第一
目犍连,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
佛陀称他与舍利弗为其弟子中的“双贤”。佛陀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
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
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
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那,出生于迦毗罗卫城一个婆罗门长老家中,与佛陀同日而生。
传说一出家即证阿罗汉果。因善于讲解佛教义理,以辩才出众,称为“说法第一”。
富楼那是佛弟子中有名的布教师。为了传播佛法,让众生普沾法益,他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生命,东奔西走,广播法雨,使无数众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他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性情倔强好嗔。据说他是由山神引导而皈依佛陀的。
须菩提有自己的特长,他“善解空义,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他常把“空理”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言谈举止中。
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不起诤讼,胸襟宽广,豁达自在,佛陀因此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辅助佛陀弘法度生,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盘,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陀的允许。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盘。
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
优婆离:持戒第一
优婆离,原是迦毗罗卫国皇室中的理发匠。
他出家后严持戒律,秋毫无犯,佛经中记载他“自从依佛受戒以来,未曾犯戒如毫厘”,因此,在佛弟子中有“持律第一”的美称。
他对后世佛教僧团的整洁,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阿尼律陀,他是佛陀的堂弟。在佛弟子中他以“天眼第一”着称。
他得到这个神通还有一段很不光彩的历史: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说法,因疲倦打起瞌睡,佛陀发觉后,严厉地批评了他。
为此,他深感惭愧,发誓从此不再睡觉,精进修道。经七日七夜,他的两眼便熬瞎了。佛陀得知此事,非常怜悯他,就教他修定。
他遵照佛的教导,终日不怠,勇猛精进,终于心眼大开,修得天眼通,“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
迦旃延:议论第一
迦旃延出家后,除了精勤修道,还积极地投身于佛教的弘法事业中。他思维敏捷,辩才无碍,说理透彻,在佛弟子中得到“议论第一”的称号。
由于他擅长议论,很多外道都慑服在他的论辩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开示下步入佛道。
迦旃延弘法的地方多选在当时佛法尚未普及的西印度。可见,他还是佛法传播的开路先锋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