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总是站在佛陀的右侧,是佛的亲近弟子。他的名字全称是舍利弗多罗,其中“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多罗”意味着“子”,因此“舍利弗多罗”意为“舍利之子”。舍利弗最初追随外道,拥有一百名弟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感到迷茫和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马胜比丘,从而了解到释迦牟尼的教法深远而博大,于是他带领一百名弟子皈依了佛教。

《增一阿含经》中称赞舍利弗:“智慧无边,能解诸疑,舍利弗比丘是也。”因此,他在众多弟子中以智慧著称。《智度论》将舍利弗比喻为一条“心坚如石,不可动摇”的毒蛇。传说中,有一位国王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医生们认为,只有让那条毒蛇亲自吸出毒液,国王才能得救。于是,他们在地上放置了一个火盆,里面燃烧着熊熊烈火,捉来毒蛇,威胁它吸出毒液,否则就将它投入火中。毒蛇坚决不从,宁愿跳入火中自焚。舍利弗对于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即使面对烈火焚身,也绝不动摇,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

然而,舍利弗也有其不足之处。《智度论》中提到,舍利弗在修行菩萨道时,想要渡过布施之河。这时,一位婆罗门前来索要他的眼睛。舍利弗说:“财物可以施舍,但眼睛怎能给你?”婆罗门坚持只要眼睛,声称如果舍利弗真的修行菩萨道,就应该愿意献出眼睛。这对舍利弗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终,他无法推辞,只好挖出一只眼睛交给婆罗门。婆罗门接过眼睛,闻了闻,大呼“好臭”,然后将其扔在地上,踩得粉碎。舍利弗感到非常愤怒,心想:“我忍受剧痛割下眼睛,他不但不感激,反而如此侮辱,实在可恶!算了,我不再追求菩萨道,还是做个罗汉,享受永恒的快乐吧。”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