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醉根文化 > 醉根杯
第三届醉根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3-19 10:41:05 阅读: 1142

 第三届【醉根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回顾冬日的根宫佛国,雾霭迷蒙,犹如仙境。当清晨的第-缕阳光映入眼帘,十多个穿着印有“第三届‘醉根杯...

第三届【醉根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回顾

冬日的根宫佛国,雾霭迷蒙,犹如仙境。当清晨的第-缕阳光映入眼帘,十多个穿着印有“第三届‘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背心的艺术家,扛着,或拉着自己的雕刻工具陆续进入位于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内的神工天趣园中。一场属于他们的艺术较量即将开始。

12月2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江伟,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童炜鑫,开化县人大常委副主任杨国云,开化县政协副主席汪涌,开化县政府党委组成员、根宫佛国管委会主任王建华,开化县文旅委主任齐忠伟,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谷青,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齐聚神工天趣园,为“第三届‘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举行开赛仪式。

早在2002年,开化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并形成了以徐氏根艺为主的开化根雕艺术创作群。近年来,开化县政府在“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的推动下,投资14亿建设了以根雕为基础,融根雕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奇石盆景文化、佛道儒家文化为-体的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该景区不仅是衢州市首个,浙江省第11个国家5A级景区,而且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以根雕为主题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的创办,则缘于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创始人徐谷青先生。作为一个痴迷于根雕艺术的艺术大师,他希望通过“醉根杯”的舞合引导人们认识根雕,欣赏根雕,爱上根雕,并通过根雕艺术这个载体,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工匠精神的博大。大赛以现场创作的比赛形式,摒除名利的争执,不媚俗、不媚权、不媚钱,用求真、求实、求新的艺术态度,实现心与根相契,根与艺共生的极高境界。像参加"第三届‘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的艺术大师均为全国各省市根雕艺术的代表,现场除了可以目睹国内一流的根雕艺术水平外,也是提升了“醉根杯”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开赛仪式上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童炜鑫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开化根雕已经成为开化特色文化的主力军,成为开化对外宣传的金名片。“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从2014年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届,是中国根艺大赛的第一品牌。此次大赛汇集来自全国各地14位优秀的根艺美术大师,大家相聚开化国家公园,以根为媒,以技为友,展示根雕技艺,交流创作经验,通过大赛提升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的盛名,这是开化,乃至全国根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则表示:开化根雕艺术,在徐谷青大师的带领下不仅打造出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韵不凡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为我们全国的根雕艺术同行搭建了交流根雕技艺、传播根雕文化的平台。根宫佛国不仅是衢州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工艺美术行业创新发展典范。如今“醉根杯”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醉根杯”根雕大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为根雕现场艺术创作的一个展示窗口,一个展示真才实艺的舞台与根雕艺术交流平台。此次邀请的全国14位省级大师参赛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根雕艺术创作大赛,必将会给大家带来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

浙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江伟表示,开化根雕艺术在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的带领下,步一步将根雕艺术做成了大文化的范畴。而根宫佛国的艺术舞台也越来越辉煌。尤其是随着“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的举行,这里也是成为了全国根雕艺术创作、创新的重要基地。参加此次比赛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比赛,使他们放下过往的名利,放下师傅的身份,回归当初为艺的一腔热血,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

大赛评审和颁奖:

第三届“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大师邀请赛)颁奖典礼在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醉云阁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而颐,开化县领导杨国云、汪涌、何成良,副县级领导齐忠伟及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谷青与国内根雕大师、行业专家、参赛选手等出席仪式。

本次大赛经第五届中国根雕艺术文化节组委会严格审核后,来自浙江、福建、广西、四川、湖北、陕西、海南等省区的14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主题,大师们经过短短四天的现场创作,就创作出一批高水平的根雕精品。经由雕塑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现场评审,评出了醉根奖(特等奖)1名、创新奖2名、神韵奖3名、匠心奖8名,并在颁奖典礼上进行了颁奖。

王志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选手们不但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水平,选手之间更是互相加强了交流,切磋了技艺,增进了友谊。推动中国根雕艺术创作的创新进程,增强根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养心“主题,促进社会回归传统文化,通过根雕艺术潜移默化地弘扬和谐正能量,包括从技术角度看的工匠精神,从内容层面看的正、善、和的根雕作品内涵。我想这是此次大赛的重要收获。

高而颐在总结中说:“本次评审结果秉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评选,评审团对参赛作品是看了再评,评了又议,并对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写了评语,最后经讨论研究得出的结果。根雕讲究思想美、材质美、形态美,在似与不似之间,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妙造自然,而后又回归自然。

最后,徐谷青大师在致辞中说:“‘醉根杯’的宗旨是打造出一个属于根雕行业的品牌和根雕爱好者的平台,‘ 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每年一届,而且要一届比届办得更好,把它做成一个文化品牌,促进根雕的传承与创新,推进整个根雕行业的的发展。

第三届醉根杯中国根雕现场创作大赛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最高规格的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在中国根雕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大赛不仅为业界根雕人士提供展示真才实艺的舞台,搭建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已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根雕艺术的窗口,更是推动中国根雕艺术及其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促进根雕艺术的创意提升,推动根雕工艺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获奖作品

1.品名:《长醉根宫卧佛国》          奖项:醉根奖(一等奖)

材质:黄心楠         规格:        作者:张德和

图片1.png 

 

 

创作理念:

本作选用的材料是一块被人锯下的黄心楠边角料。作者无中觅有,废中掘宝,因势象形,由形立意,用浪漫主义的创意思想和局部巧雕的表现技法,美化天物、诠释人文,塑造了唐代美人杨贵妃在遥远的大唐和美丽的天国,闻知当今盛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大繁荣,风气盖过盛唐;又倡导“工匠精神”,能工巧匠比肩继踵、风格各异、别开生面、大显神通;更有一奇人,修建了一座神奇的景区,续写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将儒、释、道三教集于一身,为之心动。于是穿越时空,悄然驾临到开化的“根宫佛国”,结果被奇思妙构的根雕艺术所陶醉,决定移居开化“根宫佛国”,闻道,参禅、修身、养心,“长醉根宫卧佛国,别开化境修禅心”。

此作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浪漫,立意深远,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自然,气息高贵、大气。尤其是作品的命名,将景点名称和主人的雅号以及作品的神态顺理成章地融合在一起,在紧扣比赛主旨的同时,兼具了广告宣传效应。

 

评委评语:

作品构思奇妙,立意深远,手法浪漫,处理大气。能塑造醉美人杨贵妃形象雍容华贵,富态生动自然,极具神韵。作者废中掘宝,因势象形,熟练运用根雕语言及根材肌理,从而使作品有别开生面的修禅心的意境。该作者应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根雕作品佳作。

 

2.品名:纵横山水间    木质:楠木        规格:             

奖项:创新奖(二等奖)

图片2.png 

 

创作理念:

鬼谷子(公元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华夏族人。春秋战国时期隐身于周阳城一个叫“鬼谷”的山谷中,自号玄微子。战国时期呼风唤雨的人物如孙膑、庞涓、李斯、毛遂等均为他的弟子。他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外交家和纵横家;是纵横家的开山鼻祖,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流传至今,相关鬼谷子的书籍有《鬼谷子全集》、《鬼谷子纵横智慧》、《鬼谷子的智慧》、《鬼谷子全书》、《鬼谷子策略之道》等。

传说中鬼谷子隐身“鬼谷”时长期与老虎为伴,进出山谷均由老虎代步。流传至今为人民奉为“圣人”、“仙人”。

 

评委评语:

作品构图完整,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大面积山崖与下方人物处理有节奏、有对比、有疏密、有变化,静中求动,情景交融,人物形象与虎的造型生动准确,很好的表达了主题,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与驾驭根雕语言的不一般功力,是一件有相当水准的根雕精品。

 

 

3.作品名:《沃土》                   奖项:创新奖(二等奖)

材质:桫椤木

图片3.png 

 

创作思路:

走进开化,见习总书记题写的“开化是个好地方”,更对这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产生了深情的敬慕之心,而根宫佛国更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块养心、修心的肥沃土地,而对这厚重的树墩心中燃起创作的欲望,这是作品《沃土》的创作灵感。

 

作品简介:

女性是肥沃大地的化身,累淀的裂痕是饱经岁月和风雨洗礼的见证,柔弱的双肩是讴歌坚强生灵的载体;流水般的秀发寓意着秀丽的自然和祥和;梦般的眼神,微微的笑容,缔视着这片无比宽广肥沃的大地,她孕育了千年的文明和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态,传播着古老的传说;她承载着万物的变化,人们生活到现在,憧憬着未来,从精神上着力表现出人的心灵及对自然美的感知。四季在大地之神身上川流成一首生命的赞歌,这片沃土就是艺术带给人间向着真、善、美的生活理想,不断探索和向往的力量之本。

作品采用极简的装饰表现手法,极力强调人物的形象特征、神情来突出主题,与自然的形、质、泽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评委评语:

作者充分运用桫椤木根材所具特征与材质美,采用极其简略的表现手法,形象含蓄、突出反映四季大地之神流淌的生命赞歌,与根材的形、质、泽相融合,达到人天同构,天人合一的效果。作品大气、概括、质朴,是属于有创意有思想的根雕作品。       

唯人物形象尚待加工,力求简洁而精准。

 

4.作品名:《秋江渔歌》                  奖项:神韵奖(三等奖)

材质:金丝楠木

图片4.png 

 

创作理念:

根雕艺术创作需要激情感觉,它能带给你瞬间灵感和顿悟,可以说激情是引导根艺创作的开始。创作时我们匠人必须敏锐而自信,必须概括与把握,那是身、心、灵的投入,精、气、神的全面调动的状态,一件好的根雕艺术作品,应该留下自然所不能代替的东西。

根雕作品选材至关重要,首先要从这块材料找出其中的自然规律来安排,适合这件材料的构图布局,为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大程度地体现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巧妙采用的所层次浮雕结构,利用材料自然形态、纹理、色泽,运用高浮雕技法,刻画松树,小舟,岩石,水浪等场面,“意境”一词在广大的艺术人群当中,普遍认为它和国画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意境”并不专属于国画,这种处理手法使得作品层次深浅得当,刀法灵动飘逸,也会使根艺作品意境幽雅深远。

 

评委评语:

该作品较大气,利用自然形态、纹理,运用浮雕技巧,刻画小舟、岩石、水浪场面,给人以较好意境。评委一致认为整体较好,大气,把材料的自然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并把船、人物等完整刻画。

不足之处:上面还需提高,更加完整,人物还需表现细致,使作品更加有气势,作品尚待深入加工。

 

 

5.作品名:《斜风细雨不须归》              奖项:神韵奖(三等奖)

材质:阴沉木

图片5.png 

创作理念:

作品取名:“斜风细雨不须归”,借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述了一位典型的渔翁形象,他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悠然的垂钓,他似乎已经沉醉在优美的山水之间,以至于下雨都不想回家。

作者选用了一块古沉木板根料,作为创作用材,根据材料的特点,重点突出材料的条形纹理,依势创作极具动感的人物形态,此渔翁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一生以渔为生,以江河山川为伴,他神情悠然自得,虽江面上吹着微风,下着绵绵细雨,但他依然站立船头,听着脚下哗哗的水浪声,脸上洋溢着人生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静的快乐!

 

评委评语:

该作品借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 作品较好表现渔翁形象,作品整体比较完整,技艺与原材料自然美利用到恰到好处,评委认为还是一件较好的作品。

   缺点:体型较小,题目用的不恰当。形象还需再加工提高。

 

6.作品名:《高山仰止》                     奖项:神韵奖(三等奖)

材质:红豆杉

图片6.png 

创意理念:

    作品通过刻画高僧本焕为民祈愿朝拜五台圣山、历尽艰辛参禅佛法的故事,借助一场问道于天地山神的对话,揭示出“仁者养心”的主题和恒志谦忍、宽容为善的人生真谛。

    该作品取材于一段红豆杉树根,借助材料特有的线条美感,激发出艺术创作的灵感。利用其上方的孔洞,联想到绝壁悬崖中的月亮,巧妙结合写实与写意的手法精心雕琢创作而成。

    作者独具匠心,以高山作为整体的背景,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仁者乐山”的寓意。大山气势恢宏,蕴含着高瞻远瞩、深远博大的气魄。圣人体会山之心胸宽广,仰望先贤而不断进取,所谓“通乎天地之间”,做人做事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

    整件作品外观有行云流水之美,细微之处又精益求精,让欣赏者能够触摸其内在的灵魂,产生艺术的共鸣。作品中本焕长老虚怀若谷、庄重肃穆,朝圣之路虽长途漫漫、风餐露宿,却矢志不渝、虔心不改。你看他心向往之凝望远空,目光所向之处,似在于时空对话,而那个作者用写意手法刻画出的朦胧虚幻形象,就是品德高尚、充满智慧的象征。构图空灵,大气而富有禅意,刀法娴熟、造型洗练、意境深邃。虚实对比强烈,化腐朽为神奇,重新赋予了这段朽木生命和内涵。

作者用根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自己的人生体悟。古语有云,悟禅要有佛心,“养身先养心”。心气平和需要一定的境界,将心灵融入世界,静心潜修以打开烦恼的心结,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触及博大而精深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自我的超越。

 

评委评语:

该作品取材于一段并不完整的红豆杉树根,高耸的形态和垂直的线条颇具美感。塑造了参禅佛法的高僧的虔诚形象,作品完整,具有雕与不雕,人工与自然融合之美。

    缺点是雕与不雕之间缺乏过渡,两部分有点脱节。山壁上不必出现达摩或圣人之形象,把现实与幻想放在一起,破坏了写实风格的整体性。更何况“高山”即为圣人,见高山而仰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