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泥土深处,藏着千年的脉动

那是荔枝根的呼吸,虬曲盘绕,吸吮着南国的雨露与光阴。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生命,却在时光的长河中,流向了两条截然不同,又隐隐呼应的河道。


一条,指向长安
当《长安的荔枝》画卷徐徐展开。那鲜红的荔枝果,是帝王家舌尖上的一点奢望,是“一骑红尘”碾碎了无数驿卒的晨昏。当汗水浸透的麻衣,马蹄下扬起的烟尘,岭南到长安迢迢五千里的路途,每一步都踏着无声的叹息。荔枝娇嫩,离枝即老,保鲜的智慧里裹着多少挣扎的辛酸?盐洗、冰镇、分枝植瓮……小小的果实,竟成了压弯脊梁的重担。贵妃展颜一笑,映照的是无数个“李善德”风尘仆仆的背影。那美,是盛唐华服下难以言说的沉重,是繁华锦缎上一抹无声的泪痕。
另一条,流向根宫

同样是岭南的根,那些被岁月遗忘在白云机场扩建工地的荔枝、龙眼老根,曾被视为无用之材。幸而,一双慧眼识得深埋的灵性。大师徐谷青,将它们从荒野唤醒,跋涉千里,翻山越岭,运往浙西的开化。这运输的艰辛,何尝不是另一条“荔枝道”?只是这一次,承载的不是帝王的欢愉,而是沉甸甸的、等待涅槃的魂灵。
在根宫佛国,那些曾被风雨侵蚀、虫蚁啃噬的虬根,在匠人手中脱胎换骨。深褐的肌理,化作了五百罗汉的庄严法相。他们或低眉垂目,悲悯众生;或怒目圆睁,震慑邪魔;或拈花沉思,静悟禅机。每一道天然的疤痕,每一缕苍劲的纹理,都诉说着岭南故土的记忆,也承载着这趟漫长旅程的印记。
在这座长达680米的“回”字长廊里,树根完成了从漂泊到皈依的旅程,从物质的困顿走向了精神的永恒。它们静立于此,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坎坷的来路,终可化作庄严的归途。

千年的根,两段旅程

长安的荔枝,是速度与生命的赛跑,是欲望之巅上易逝的晶莹,映照着人间奔忙的苦役。佛国的罗汉,是时间与匠心的沉淀,是弃物涅槃后的永恒安详,承载着普度众生的愿力。
一个,为博一人笑靥,耗尽万千心力;
一个,为慰众生心灵,凝聚天地灵气。

岭南的荔枝根啊,你曾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颠簸,承载着沉重的贡品使命;你也曾在匠人的肩扛手抬中翻越崇山,寻找灵魂的栖所。最终,你一部分化作长安绝唱中的一声叹息,一部分凝成根宫佛国里不灭的梵音。
当荧幕上《长安的荔枝》落幕,历史的烟尘散去;当我们在根宫佛国的长廊里驻足,仰望那由朽木化生的庄严。或许能听见时光深处,那来自同一片土地的根系,在低语:生命的形式或有万千,或璀璨如流星,或静穆如古佛,但其坚韧与转化的力量,足以穿越时空,在平凡与伟大之间,架起一座永恒的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