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学课本探秘根宫佛国
千年树根里的时光密语
翻开小学课本,那句"开化根雕兴起于唐代,精髓在于'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如同一把钥匙,叩开了浙西秘境里的艺术传奇。在钱江源头,有一座用千年树神写就的神秘艺术殿堂”——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这里藏着中国根雕艺术的巅峰密码,也诉说着匠人与自然共舞的永恒故事。


根宫佛国:凝固的史诗
走进这座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大的根雕艺术博物馆”,五百罗汉阵如天兵列阵,每尊造像的肌理都在诉说古木的年轮。
三十米高的释迦牟尼根雕造像似从云端垂目,树瘤化为袈裟褶皱,裂痕凝作悲悯纹路。
自然与匠心融为一体的灵山护法,虬结的根系化作飞天神女的飘带,皴裂的树皮凝成达摩渡江的蓑衣。
正如课本所言,每一件作品都是"七分天成"的馈赠,是大地以千年时光为笔写下的诗行。

徐谷青:与树根对话的诗人
在根雕大师徐谷青的工作坊里,堆叠的千年古根如同待破译的密码本。这位开化根雕非遗传承人,四十载如一日伏身木屑之间,用刻刀与朽木"对话"。他曾耗时十年,将数以千计的广州白云机场的枯木龙眼荔枝烂根雕琢成举世瞩目的《五百罗汉》,让死亡之木重绽佛光;又以三十年光阴收集万件古根,在开化荒山上建起根雕艺术王国。他说:"根雕的最高境界,是让树根自己开口说话。"
千年根脉:从盛唐走来的艺术
课本里的唐代开化根雕,实为一部"天人合一"的美学历程。匠人们遵循"以根拟形、以势造境"的古训,将黄心楠、阴沉木、香樟的天然形态化为《太阳鸟》的屏风、凤凰涅槃的羽翼。明清时期,根雕融入徽派建筑,窗棂上的灵芝纹、梁柱间的盘龙柱,皆是根艺的变奏。而今在根宫佛国,汉唐气象与宋元禅意,明清的简洁凝练都在年轮肌理中复活。
新枝萌发:根雕的当代觉醒
面对机械复制的时代,开化根雕正开启"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验。徐谷青创立"谷青班”,"00后"学徒们在短视频平台展现凿刻过程,让古老技艺圈粉;
每年举办的根雕艺术文化节暨一带一路艺术文化周,吸引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家共探根艺的边界。那些曾深埋地底的树根,正在数字时代长出新的年轮。
文旅交响:一木一世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正演绎着"以木为媒"的文旅传奇。游客可夜宿根文化主题酒店——醉根山房,触摸梁柱间流转的木质纹理;在研学工坊亲手打磨一块"七分天成"的根艺杯垫;沿着"诗词之路"寻访散落乡野的根雕技艺术,朽木可雕,亦可雕琢出365共富的壮阔图景。

站在根宫佛国的观景台远眺,漫山古木与根雕殿堂相映成趣。课本里那句"浙江第四雕"的评语,此刻化作眼前流动的史诗。

或许每个中国孩子都该来这里看看
当匠人的刻刀遇见大地的馈赠,
枯木可生花,时光能凝固,
而中华文明最深邃的美学智慧,
正在年轮的漩涡中生生不息。
寻根之旅小贴士
坐标:浙江衢州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特色体验:研学工坊、禅意根品鉴、VR体验、唐朝诡事录国潮沉浸剧场、飞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