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钱江源,寻根好地方。12月3日下午,2020“钱塘诗路·开化寻源”研讨会在我县召开。来自省社科联、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浙江大学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为开化“寻根问源”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县领导毛献明、吴有熠、黄高松、方金菊等参加。

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全省四条诗路文化带中线路最长的一条,蕴藏着极丰富且宝贵的文明财富。地处钱塘江源头的开化,更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在百舸争流的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浪潮中,开化作为根源地如何主动担当、创新作为?怎样进一步挖掘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根源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围绕开化的诗路文化底蕴溯源、“钱江源头”和“钱塘诗路”文脉联系等主题发表演讲,开展“根”与“诗”的对话。
“开化生态优势突出,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中拥有独特地位,具有美丽之基、文化之魂。全县上下树立恒心、下定决心,为打造诗路文化带‘开化样本’奠定了基础。”演讲中,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利根为开化提出了八点建议:要以策划为先,在融合上下功夫;以开放理念为引领,在集聚资源上下功夫;以塑造特色优势为着力点,在品牌营销上下功夫;以传播方式创新为支撑,在形象宣传上下功夫;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以生态旅游协作为载体,在区域联动上下功夫;以改革创新为目标,在体制机制探索上下功夫。
“开化的优势是生态,生态是根;开化的精神是文化,文化是魂。生态+文化,等于为绿水青山装上文化翅膀,就会在开化的大地上高高飞扬。”省政协原秘书长、钱塘江文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陈荣高为开化做活“生态+文化”文章建言献策。他说,要把鸡鸣三省文章做透做实,依托徽开古道、徽派建筑,挖掘文化根脉;要把文旅融合产业做大做强,把开化作为一个大景区,全方位、精心、整体去打造,加强区域合作;把创新发展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人往哪去、钱从哪来、地从哪生、货往哪送的问题,发挥开化的后发优势。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毛献明表示,开化作为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我们溯源而上,较早地谋划启动了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建设,马金溪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如今更是成为了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源头段。下一步,开化将重点在“两园共进、两源辉映、两诗融合”上下功夫,把钱江源国家公园和美丽大花园的共进共建成果在带上率先展示,让钱江之源和根雕之源交相辉映,加快诗词之乡与诗画风光的融合融入,全力以赴将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打造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精品段、示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