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2月20日,为提高我公司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团队凝聚力,我公司有幸邀请释大明法师在今天为公司员工宣讲《弟子规》。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写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有爱心,博爱众生,关怀苍生,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之后,跟随释大明法师的女居士,上台分别示范了男众和女众坐、立、行的标准姿势。并对大家生活细节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女居士还亲自教大家唱《感恩一切》,在座员工都跟随她的歌声,打起了节拍。
释大明法师首先宣讲“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为《弟子规》的总叙。接着,释大明法师开始宣讲《弟子规》分叙,《弟子规》是由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部分组成,其中,释大明法师重点宣讲了“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为: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朝早起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解释为: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解释为: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解释为: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解释为: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最后,释大明法师提到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会后,释大明法师还亲自向我公司在座员工分发《弟子规》以及为保护环境而提倡使用的手帕,我公司员工表示听过释大明法师宣讲的《弟子规》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