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在线 > 游线推荐
从岭南烟尘到根宫梵相:五百罗汉的涅槃之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9-22 09:34:17 阅读: 47

 千年前的岭南,树木参天,盘根错节。荔枝的香甜曾是盛唐长安的奢侈,却也是无数驿卒用晨昏与生命铺就的贡途。“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是五...

千年前的岭南,树木参天,盘根错节。荔枝的香甜曾是盛唐长安的奢侈,却也是无数驿卒用晨昏与生命铺就的贡途。“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是五千里的艰辛,是麻衣汗水与马蹄烟尘,是华美盛世下无声的叹息。千年之后,荔枝林湮没于时代洪流,唯留坚硬如铁的残根,散落山野,如同被遗忘的记忆。

直至一位浙西青年——徐谷青,听到了这些树根的召唤。他远赴岭南,凝视那些盘错的根系,触摸千年岁月的沟壑。毅然倾尽积蓄,租用十几节火车皮,将成千上万的荔枝根,连同一段被尘封的岭南记忆,带回开化。

枯木逢春,涅槃归来

图片

这些荔枝根在根宫找到了归宿。徐谷青日夜与根对望,茶饭不思,神思沉入年轮的迷宫。他触到的是自然的呼吸,是历史的脉动,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美,也是“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沧桑。

刻刀落下,生命从此凝聚:根系化作衣裾,沟壑成为身姿,疤痕与瘤结变作法器与皱纹。深褐的木质在刀锋下重生为五百罗汉的庄严法相——低眉垂目,悲悯众生;怒目圆睁,震慑邪魔;拈花沉思,静悟禅机。

历时十年六个月,徐谷青与徒弟完成五百尊罗汉像,每尊高1.5-9米,重1-7吨,形态无一重复。最后,他以刀为笔、以心为墨,为每一尊罗汉“点睛”,在朽木的眼眸中注入灵性。从此,残根不再是柴薪,而是艺术圣品,是一曲穿越时空的梵音,是生命在毁灭边缘的涅槃。

图片

每一个罗汉,都是一种人生

五百个罗汉,五百种法相,如五百部生命史诗。徐谷青深知,每一处纹理都在诉说一个灵魂的故事。

如何安放五百罗汉,成了一道难题。他试过按书排列、按类归位,却总觉得“不在其位”,缺乏生命间的呼应。他曾斋戒沐浴、澄心求悟,灵感却始终未至。直到他与师兄胡月亭共赴九华山,求佛指点。归来后日夜徘徊长廊,仍无所获。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直至某夜微醺入梦:月光之中,五百罗汉依着玄妙韵律自行归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或聚而论道,或独立观心。

徐谷青蓦然醒来,速记梦境布局,一气呵成,终使罗汉安奉圆满。空间的秩序与根魂的精神于此完美契合,木头获得了叙事的生命。

空间美学的三重奏

图片

五百罗汉长廊呈“回”字形,分为A、B、C、D四区,顺时针布局,喻示回归本真、业力轮回与精神回向。游客至此,不走回头路,既完成物理循环,也经历一场心灵归根之旅。

图片

四区共五百尊,西侧B区106尊,北区135尊,东廊D区127尊,A区132尊。各区域独立成章,又气脉相连。灯光设计取法国家大剧院与鸟巢,以柔和黄光如佛普照,清晰勾勒罗汉面容、衣纹与神韵。青石铺地,墙面古朴,营造出千年古刹的静谧。

造景深得“步移景异”之妙。游客穿行其间,可见每尊罗汉独立鲜明,又因姿态与目光的呼应,彼此精神联结,形成“独立而不孤立,交融而不混同”的大气象。

这一美学在132尊群像中达至高潮——它们再现了佛陀于摩揭陀国弘法的“觉醒时刻”。频婆娑罗王献出竹林精舍,标志着佛教制度化、跨地域传播之始。刻刀之下,罗汉或辩经、或凝思、或大笑、或欢庆,仿佛当年百姓倾城迎佛、智慧光照天地的场景重现。空间、光影、造像共谱为一卷立体佛史。

图片

在无常中照见永恒

图片

千年的荔枝根在岭南经历了诸多的风雨变迁,是帝王贵妃口中的一句赞赏,是岭南果民们赖以生存的生计,废弃后的朽木烂根本原是废物,而在浙西的根宫,尊重每一块根材的“天性”,让疤痕成为勋章,让沟壑化作智慧的年轮,将自然的馈赠升华为精神的图腾。一刀一刻,复活的不仅是佛陀与罗汉的法相,更是岭南故土千年荔枝园的甜蜜与沧桑,是盛唐驿道上奔波的汗与尘,是中华大地上坚韧、智慧与慈悲的集体心灵图景。它让湮灭的过往在艺术的殿堂中重获呼吸,让地域性的记忆升华为民族共有的精神遗产。

这些自然的馈赠从繁盛到“诸行无常”的生动写照;坚硬的残根在艺术家手中涅槃重生,化作承载智慧与慈悲的不朽法相,则昭示着“寂静涅槃”的永恒可能。五百罗汉的每一道皱纹、每一缕衣纹,每一双目光,都在无声宣说:纵然沧海桑田、万物成空,那觉悟之光、慈悲之心、向善之力,如同深埋大地的根魂,永不磨灭。

图片

行走在这“回”字长廊,触摸着冰凉的木纹,感受着千年的呼吸,我们终将领悟:这些由岭南残根幻化的庄严法相,既是木之绝唱,更是魂之永恒。它们在无言中昭示着——纵使繁华落尽,根魂长存;看破无常幻相,方见不朽灵光。这来自大地深处的涅槃梵音,将永远回荡在寻求永恒的心灵殿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