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在线 > 游线推荐
研学归来,满载而归!——科考研学之旅奏响自然与文明的和鸣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21 16:32:10 阅读: 20

 由开化根缘小镇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承办的三天两夜的钱江源 - 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科考研学之旅圆满收官,同学们带着满满的行囊与心灵的启...

由开化根缘小镇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承办的三天两夜的钱江源 - 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科考研学之旅圆满收官,同学们带着满满的行囊与心灵的启迪返程。这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旅程,不仅让年轻的心灵在青山绿水间触摸生命的脉动,更在廊桥飞檐与菇乡风情中读懂文明的传承。

DSC06358.jpg

触摸千年智慧,读懂文化根脉

DSC06800.jpg

在廊桥博物馆,同学们跟着国家级传承人学搭廊桥模型,亲手拼接的榫卯结构里,藏着古人 “无钉无铆” 的力学智慧;香菇博物馆的幻影成像技术,让大家穿越到菇民开山种菇的场景,“林 - 菇” 共育的生态密码就此解锁。西洋殿的飞檐斗拱下,让同学们明白:每一种文化传承,都是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

DSC06493.jpg

冷杉林下,微观世界在镜头里跳舞


当百山祖冷杉的针状叶落在掌心,同学们才发现这 “植物活化石” 的叶片边缘藏着细微的银光。趴在殖土上对焦时,微距镜头里菌褶像折扇般层层展开,仿佛在说 “欢迎来到我的秘密花园”。晚间科考汇报时,大家举着标本盒争着讲述:“这株菌子和冷杉是共生的好朋友呢!

DSC07514.jpg

进士村的锦鲤,驮着古今的共生道


大济村的溪水里,锦鲤甩着尾巴掠过同学们的倒影。这个不足三百人的古村,竟走出过 26 名进士,吴氏宗祠的 “耕读传家” 匾额,与鼎洲生物科技公司的光伏大棚奇妙呼应 —— 原来无论是古人种菇敬山,还是今人 “棚上发电、棚内长菇”,都在说同一个道理:人与自然,本就是共舞的伙伴。亲手摘下的香菇还带着菌棒的清香,有人把它小心翼翼放进标本盒,说要带回去告诉弟弟:“这朵蘑菇里,住着阳光和森林的悄悄话。”

DSC08025.jpg

返程时,有同学小心翼翼地展开烘干的菌物标本,有同学对着廊桥模型草图写写画画。这场旅程最动人的收获,或许是让每个人都明白:自然从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需要用指尖触摸、用眼睛倾听的生动课堂。

DSC077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