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树
同义词 蚊母一般指蚊母树
常绿灌木或中乔木,嫩枝有鳞垢,老枝秃净,干后暗褐色;芽体裸露无鳞状苞片,被鳞垢。
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初时有鳞垢,以后变秃净,侧脉5~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无锯齿;叶柄长5~10毫米,略有鳞垢。托叶细小,早落。
总状花序长约2厘米,花序轴无毛,总苞2~3片,卵形,有鳞垢;苞片披针形,长3毫米,花雌雄同在一个花序上,雌花位于花序的顶端;萼筒短,萼齿大小不相等,被鳞垢;雄蕊5~6个,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长3.5毫米,红色;子房有星状绒毛,花柱长6-7毫米。
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适应,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湿润土壤为最好。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
环境树种
园林价值
蚊母树枝叶密集,树形整齐,叶色浓绿,经冬不凋,春日开细小红花也 颇美丽,加之抗性强、防尘及隔音效果好,是城市及工矿区绿化及观赏树种。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树下都很合适;成丛、成片栽植作为分隔空间或作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
药用价值
蚊母树根
主治:水肿;手足浮肿;风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多生于亚热带常绿林中。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治手足浮肿。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根长圆锥形,大小长短不一。表面灰褐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叶蚊母树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出处:《中华本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