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在线 > 人文开化 > 民俗风情
道行天下·老子生平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14 15:55:11 阅读: 1065

 华夏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东临月老殿、长寿宫,前接鼓楼、钟楼,两条长廊紧紧相随,北接广场草地水域,由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兴建。...



华夏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东临月老殿、长寿宫,前接鼓楼、钟楼,两条长廊紧紧相随,北接广场草地水域,由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兴建。她以根载道,是集独特性、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建筑面积为14000平方米,由三幢严整开朗、庄严大气的汉唐建筑构成。主要陈列道教文化、儒家思想人物系列、民间神话传奇系列、历史风云人物系列、历代中华帝王将相系列以及开化历史名人等大型根雕艺术作品2360余件(套)。超越时空概念,缩短了历史时空。成为一本巨型的历史教科书,引领着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从心开始的一种阅读、一种追思,一种寓教于乐的体验。

华夏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文化广场旁边绿草萋萋、树木成林、水景交接,一步一景,五步一画,宛如画中游。三幢建筑依次排开,磅礴大气,严格采用了古代“营造法式”再现了汉唐建筑的辉煌威严,创造了一个有层次、有韵味、有历史深沉感的游历空间,让人感觉到像要进入了古代皇宫,雄伟、严谨、庄重,仿佛有一种使命感、生命磁场的感召力召唤着我们去一探究竟。

第一座大殿为“老子文化殿”,以老子及其道家文化为主题,通过巨型根雕场景化的再现,通过耳熟能详的典故故事,道出了以“道”为本的天道观,“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虚静”“玄鉴”的认识论以及“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一进入馆内,正中陈列的是一尊巨型根雕造像“老子”,大家都知道老子是中国春秋时代(时期)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一书,说起老子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是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一直怀了81年的胎,才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所以老子又叫李聃。

我们来看一下这座根雕老子造像的艺术特色。它是此馆中最大的根雕造像。大家看老子美髯飘飞,不着巾帻,襟带倏然,稳如山岳,身形飘渺,又宛若在眼前,仙风道骨,慧目微启,洞察着天地古今,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启迪。根雕秉承道法自然主张,用玄于理,运意于根,意匠独具。通过娴熟的技法,秉承老子“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思想,对老子的一生进行了天人同构式的营造。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官(史称“柱下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著名的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著名代表人物,道教称太上老君,并尊为道教始祖,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传世,反应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道”的学说,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四周环绕的总共有十二组根雕,分为十二个场景讲述老子一生的各个时期重要轨迹。这些根雕都采用千年以上充满神灵色彩的楠木,依势赋形,采用局部雕的创作手法,各个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布局都各具特色,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典雅通俗。分别为“老子出生”“少年聪颖”“入周求学”“降青牛”“点化阳子居”“养生之道”“高谈生死”“诲人不倦”“孔子问礼”“再授孔丘”“函谷著书”“道德天尊”等十二个故事惟妙惟肖地将老子传奇的一生展现在眼前。在这里大师们将老子“无为”思想融汇于这些奇根异木中,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人物根雕仿佛已经活过来了,像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穿过,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去感知那些深蕴其中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