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新貌
专家建议可学习援建经验多建岭南文化建筑
新快报讯记者 陈齐报道 “在县城原址重建的范畴内,威州援建是最成功的!”近日,广州部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前往汶川考察问效广州对汶川威州镇的援建情况,当地居民及政府对广州援建给出了高度评价,汶川县县长张通荣甚至认为,广州的援建使当地硬件一下子就跨越了几十年,更使一些百姓的生活一步跨过千年。
●记者亲历
援建项目已成示范社区
记者近日在威州镇采访时看到,虽然当地仍可以看到不少地震留下的破碎山体,但县城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在由广州援建的阳光社区,已经入住了不少受灾居民,这里到处绿树如茵,而且完全可以抵御8级以上的地震。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泽明表示,目前这里已是汶川和威州着力打造的省州“示范社区”。
在汶川第一人民医院,记者看到,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的康复设施,甚至比广州的许多同等级医院还要好。由星河湾集团捐建、广州负责建设的汶川第一小学,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建设项目,硬件完全不输广州的一些“贵族学校”。
●援建成果
已经受四万多次余震考验
据参与汶川援建全过程的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工程前期处处长徐明贵介绍,广州四年来已援建汶川一个水厂、包括县人民医院在内的五个医疗机构、三所学校、四个住宅小区,还有体育馆、博物馆等。广州援建威州镇的资金高达28亿元,其中建设完成后结余了3亿元左右,也移交给了汶川县作为后续的维护建设资金。
汶川县县长张通荣介绍说,灾后重建后,从2008年到2011年经历了四万多次余震以及几次重大洪灾,但是广州的援建成果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根据当地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老百姓对于广州援建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5%。
●专家建议
用援建经验反哺广州
对于汶川的援建工作,前往考察问效的广州市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满意。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表示,广州市对口援建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灾区重建后的经营生产,因此,在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建了许多旅游设施,使汶川地区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景区。
广州房地产评论员韩世同则认为,目前广州的房屋缺乏特色,但此次广州来到汶川援建,却把羌族一些建筑文化符号和建筑特色营造得非常好,希望将来可以组织开发商来看看,把广州一些援建的经验、成果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