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在线 > 旅游资讯
南海网: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14 08:40:16 阅读: 1217

 “两年磨一剑,逆势铸辉煌”,堪称引领南中国海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旗舰”的海南301医院已于近日正式开业,从破土动工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两...

“两年磨一剑,逆势铸辉煌”,堪称引领南中国海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旗舰”的海南301医院已于近日正式开业,从破土动工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奇迹发生了,三亚海棠湾的一片荒地上,崛起了一座大型现代化医疗城,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劲音符。

  带着11名军人干部肩负使命奔赴海南

  “奇迹的背后是建设者们风风雨雨的辛劳,是拓荒者们日日夜夜的汗水湿裳,我们在荒地上建起了一流的医院,历史会记住我们……”2012年6月13日, 301海南分院院长栾复新在接受南海网记者专访时,首次公开吐露了创院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背后辛酸和悲喜故事。

  栾复新讲述,2009年2月18日,解放军总医院与海南省正式签订共同建设海南分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4月,他接到了担任301海南分院建设总指挥长的命令。

  当时的他,家里有86岁的母亲,9岁的孩子,妻子的双亲都年岁已高,需要照顾。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心里怀着对亲人的不舍,肩负着军委、总医院的殷切希望和神圣使命,告别母亲、告别孩子,告别深爱的妻子,带领着11名军人干部,踏上了“国家海岸”——三亚海棠湾这片未曾开发的土地,开始了异地建医院的征程。

  栾复新说:“我本来是学医的,突然要改行搞建筑,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不知道从何下手,心情非常着急,所以,开始了一段‘临时抱佛脚’的疯狂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快地熟悉建筑行业,他专门买来了一堆建筑方面的书籍,第一次接触招标法、精装修、园林绿化等陌生的词汇概念,后来又跟几个搞建筑的老师学习,慢慢地才理出头绪、思路渐晰。

  自称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栾复新本来从不写诗,目睹初来时杂草丛生、鱼塘遍野、水电不通、语言不懂的异地他乡,面对沙滩上发霉的工棚、荒地上进度缓慢的工程,他居然有了写诗的灵感,至今诗句还琅琅上口。他描绘当时的心境称:“水天一色海棠湾,碧波涛涛舞蹁跹;面对洲岛思工程,何时高楼入云端”?

  2009年5月6日,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工程建设的方案论证、筛选、设计、招标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铺开。

  栾复新回忆说:“为了赶工程进度,我们那会是兵分两路做工作,一路扎在三亚搞拆迁,一路远在北京研究设计,时间紧、工作强度大,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真的非常疲惫,经常是坐下都能睡着。”招标工作量很大,从设计招标、园林绿化招标等都是几百家企业进行竞标,所以都通过筛选、实地考察实力,最后从优秀的企业入选中标单位,可以说是马不停蹄。

  荒土地上开拓“奇迹” 2年流了一吨汗水

  2009年8月1日,海南分院工程奠基,正式破土动工。“远看像天堂,近看像银行;到了才知是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这不是几句玩笑话,这是工地上工人临走时在墙壁上留下的打油诗。”栾复新感慨的讲述,工地周围配套不齐的设施条件是一个大问题,接水通电什么都要从零开始。岛内匮乏的资源也给工程带来了不少麻烦,装修材料等都要从岛外运输进来,增加成本也耽误工程进度,就连生活用品还要跑到几公里外的镇上甚至市区去购买,工人都很难留,第一批工人来没多久就都走光了。 工人的不辞而别耽误了工程进度,随着第二批、第三批工人的到来,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建设力量,怎料更大的麻烦又来了。

  2010年7月,12级台风“康森”正面登陆海棠湾,强大的暴风雨吹飞了工人的平房屋顶、刮倒了脚手架……工程进度被重重一击,第一次面对台风的栾复新却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告诉记者,台风很大的影响了工程进度,期间他们多次召开紧急会议,让大家一起出招防御台风,冒雨检查工程情况成了家常便饭,台风过后又要重新搭建脚手架、修复工棚,真的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台风过后,医院的建设工作回到正轨:挖坑、填方、强夯实行三班倒,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并在内河西岸的医疗区,掘出了一个深8米、直径230米、面积3万平方米的地基,被当地百姓誉为“琼州第一坑”;在内河东岸的服务保障区与疗养区填土筑坝86万立方米,相当于搬运了一座大山。

  他讲述,三亚炎热的气候,北方来的工人都受不了,每天会有20来个工人中暑,钢管都晒得发烫,太阳直射的温度达到60度,一天至少要流3斤汗水,两年多流的汗水至少有一吨;为了赶工期,法定节假日,包括五•一、十•一、甚至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每星期只在周日放五小时假,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安排一个班车拉着工人到市区采购生活用品、理发、洗澡,到八点又统一集合再回到工地,准备迎战新一轮的工地征程。

  谈及建设过程中的辛酸经历,栾复新称‘都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现在昨天’。他相信,历史会记住,历史会证明。他笔下的一首诗似乎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全部的期许:请问南飞的燕子,请问飘曳的椰林,请问留下的汗水,请问泥泞的脚印,请问拔地而起的高楼,请问奔流不息的海湾。

  亲人情怀:佳节倍思亲,谁与共婵娟?

  “这两年,我最歉疚的就是自己的亲人,夫人在家里又当爹又当妈,吃尽了苦头,童年的孩子本该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却一年见不到几次爸爸。”今年44岁的栾复新已经是一个12岁孩子的爸爸,每次谈及家庭,他的语气都会变得低缓。他告诉记者,2009年,他初来海南建设医院时,孩子刚好9岁,如今孩子都已经快上初中了,因为使命在身责任重大,他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中秋节、春节都没法陪伴亲人,都是在工地度过。

  栾复新回忆说,有一次孩子突然发高烧,烧到39度多,妻子跟他打电话,当时他正在开工程紧急会议,他回了妻子一句‘你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我正在忙’就把电话挂了,过了一会,妻子发来一条短信:孩子想爸爸都想哭了。而自己作为一家之主,作为一个医生,自己的孩子生病却“不管不顾”。心里除了歉疚还是歉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栾复新讲述,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家里走了两位亲人,岳父和亲四哥都因晚期肿瘤离逝,他却没能赶回北京见他们最后一面。“妻子刚开始也不能理解,但是渐渐的她也了解我的苦衷,真的很感谢我的妻子这两年的付出。”

  2010年农历八月十五,栾复新和指挥部成员一起在海边过中秋节,面对着亲人和圆月,他又一次有感而发地吟起了诗:“几度台风暴雨,几度风雨兼程,几多风霜被收藏,几多憧憬被点亮;海南分院,你快显辉煌,我愿摘海棠湾上空一轮圆月,捎上南中国海浪花纷芳,献给亲爱的战友快乐绵长。佳节倍思亲,谁与共婵娟?海南分院兄弟姐妹,在水一方。

  2012年6月9日,301海南分院正式开诊,门诊量每天达到1200人左右,三亚的冬天温暖如春,届时候鸟族及度假客人倍增,相对就诊人数同样会大量增加,而此时的栾复新,又带着队伍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已与战友们一起忙着“招兵买马”——为301海南分院储备人材,并输送到总部医院培训,为301海南分院就诊高峰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南海网三亚6月15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冯丹刘丽萍报道)

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栾复新(左一)与战友正在工地上指挥施工(301海南分院供图)

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台风来临,栾复新(左前一)带队冒雨检查工程情况(301海南分院供图)

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医院正式开诊前栾复新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南海网记者冯丹摄)

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竣工后的301海南分院外观图(南海网记者冯丹摄)

专访301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长、院长栾复新


  进入试运行的301海南分院(南海网记者冯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