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特派记者 吴辛欣):莱布尼茨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人们所熟知的二进制便是他的发明创造。这位著名人物的故乡就是德国城市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在这里举行之后,汉诺威这座城市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坐落在德国城市汉诺威市郊的孔子学院6月14日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即将结束任期的中方院长胡春春和他的整个团队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40岁生日。从2007年6月至今,胡春春和汉诺威孔子学院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国文化推广机构,而他在其中也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谈到与自己朝夕相伴5年的孔子学院,胡春春认为这所孔院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胡春春介绍:“我们汉诺威孔子学院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又恰恰符合我们汉办总部在全球孔子学院过去三、四年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后,总部也就发现,虽然孔子学院各自进行探索,用不同的方式,但是最后基本上走上了四条道路:有文化传播型的孔子学院,就是向国外传播什么是中国文化,什么叫中国,了解中国社会的最新情况等等;第二种是语言教学型;第三种是一种比较高端的学术交往型;第四种就是一种特色型的道路,比如说推广中医或者商务汉语等等。不同的孔子学院有不同的模式,我们就恰恰符合了第一种模式,也就是文化传播型。”
汉诺威孔子学院的德方合作机构是汉诺威中国中心注册协会。目前孔子学院属于该协会的一个下设机构。前德国下萨克森州教育部长、德国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副秘书长威尔施泰德先生积极评价了汉诺威中国中心和孔子课堂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起到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威尔施泰德说:“我个人认为,成立孔子学院,尤其中方能够派来胡博士作为中方院长来领导工作,对于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汉诺威的公众来说,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于他们想要进一步获得关于中国的信息和知识是一个比较大的补充。这个孔子学院成立的时候,它是基于汉诺威本来有的基础而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只是去教授汉语的课堂。因为大家对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如果我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这样讲,中国中心注册协会就相当于议会的下院。那么孔子学院就相当于议会的上院,上院会讨论一些哲学、文化、和中国的交往等等虽然深奥但是大家却很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拿上院、下院做一个比喻,这样也是让大家看到,从汉诺威居民的这个角度来看,他们除了获得了一个了解中国经济、旅游的机会,现在还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等一些综合性信息。从汉诺威公众和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高兴有孔子学院的存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