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小乐 孟群舒
昨天,人民币对日元正式开启直接交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向前迈进一大步,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开场没有鞭炮齐鸣,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平静中开写历史性一页。由于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系统交易,并没有固定集中的交易场所,所以无法体验到证券市场新股上市时的那般热闹。
8时45分,距离正式交易还有45分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陆续有员工上班。没有任何醒目标识提醒人们今天将是记入新中国金融历史的一天,但每个人都明白,平静的只是表象。
这是人民币自美元之后,第一次与发达经济体主权货币实现直接交易,足以聚焦全球的目光。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外汇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透露,前天就有日本著名媒体辗转找到位于浦东张江的外汇交易中心办公地,为的就是拍一个镜头。而正在装修中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老楼,连日来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媒体造访,其中以日媒居多。
日本是除欧盟、美国、东盟之外的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往来极为密切。据统计,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已达3449亿美元。今后双边贸易当中,人民币不必再通过美元兑换日元,汇兑风险和成本大大下降,这对扩大中日双边贸易有着巨大影响。有日本媒体评论称,有了这一新的汇率制度,受益的是参与两国贸易的私营企业和旅游业,中日贸易每年因此可省下约30亿美元的各种费用。
对于能够参与市场交易的首批做市商而言,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更是相当不平静。前天,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内的首批人民币直面日元的做市商资格获批。汇丰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外界高调宣布了这一消息。汇丰中国董事总经理兼环球资本市场总监廖宜建说:“这一交易的推出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人民币对非美元主要货币的汇率将开始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在岸汇率价格参考,同时,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进展,可更好地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需求。”
重大历史事件有时并不需要惊天动地,深刻的金融变革在平静中启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再添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