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青海的孙女士和几位朋友来到杭州旅游,她上次来杭州已经是1984年的事情了。
故地重游,除了越来越美的景色,孙女士对杭州人指路时的热情、斑马线前的让行都印象深刻。
一返回青海,她就给钱报写来了一封感谢信,要“真诚地感谢杭州人”。
孙女士这次在杭州待了4天时间,用她的话来说,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杭州人的热情。
她说有天在公交车站,向一位大爷问路,一位大妈和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似乎生怕大爷给我们指错路,一直在旁边听,并不时插话介绍去西湖去灵隐寺应该从哪站下车,并且介绍了该怎么玩、怎样省时间和省钱。
在西溪湿地公园坐上车,孙女士的目的地是灵隐寺,但不知道如何换乘,一位穿着黑色T恤的大姐耐心地告诉她路线,还说她也坐这趟车。
“她的态度是那样和蔼。车一直向前开着,车里的人不是很多,报站器有规律重复着那几句话。终于,那位大姐要下车了,我们已经开始向她招手告别。在快要下车的那一瞬间,她却又退了回来,说怕我们坐错车。天哪,为了给我们带路她竟然多坐一站公交车!下车后她一直陪着我们,等到我们要坐的公交车到来后才离开。杭州人的热情和乐于助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热情的人们!你们无愧于天堂的美称!”孙女士在信里这样说。
本报通讯员 郑盈盈 本报记者 逯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