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遗鸥,意思是“遗忘之鸥”,这个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内蒙古和陕西交界处的红缄淖湿地是遗鸥的主要栖息地。但是,它的现状令人忧虑。请看记者见闻:遗鸥,明天的家在哪里?12-05-2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每年5月,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遗鸥都会到红碱淖湿地筑巢繁殖,然而今年飞来的遗鸥比往年少很多。内蒙古鄂尔多斯林业局副局长贺丽萍:
贺丽萍:水的ph值上升到9,淡水鱼生存的数量和种类都少了,它就不能满足这么多的遗鸥生存了。
近年来,红碱淖地区降水严重不足,但它面临的的困境并非只因天灾。开发旅游修建的环湖公路阻断了大量雨水,补水河流上则修建了拦河大坝,再加上周边农民无序取水,使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一米左右的速度下降。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邢小军担心:
邢小军:十几年以后,有可能成为罗布泊,一个干的湖泊。
而在红缄淖湿地周围,还有不少煤矿,疯狂的开采破坏了红缄淖湿地的地下水系,加剧了地下水位的降低速度。
记者:一次能运多少吨?
煤车司机:30多吨,两三天运一回,运到银川。
如今,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由于地处两省区交界,红碱淖权属之争不断,却忽略了保护义务。至今它也没有列入自然保护区。遗鸥会被再次遗忘吗?面对日渐消失的湿地,它们明天的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