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骑行乐趣多。记者海国 摄
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黄宇东表示将在市区建公共自行车系统
本报讯 (记者陈臣)“之前的绿道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招标没有搞起来,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下一步我们将尽快推进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昨日,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黄宇东表示,此前已经就推进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做过调研,近期将向市政府提交项目建议。
推出6条精品绿道
昨天,黄宇东着重向媒体介绍了东莞绿道建设的总体情况。他说,截至今年5月中旬,东莞已经建成省级绿道225公里、城市和社区绿道511公里,实际完成绿道里程736公里,完成总投资超过15亿元。
市绿道办根据省绿道办的要求,推出了总里程超过90公里的区域绿道重点展示路段,并根据重点展示路段建设了6条精品线路,目前已全部建成,分别为香飘四季、都市亲水、滨水湿地、松湖花海、湖光山色、森林野趣,已成为市民绿道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黄宇东还提及了目前绿道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他说,相比于绿道建设,绿道的运营更加困难。因为很多地方的绿道线路都在郊野,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有时候,局部地方市政水利工程也偶尔会跟绿道线网发生冲突,也加大了绿道的管理难度。
“接下来,绿道办将会加大力度,把建成的绿道资源保护好、管理好,想办法提高绿道的使用效率。”黄宇东说。
先推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
随后,黄宇东说起绿道公共自行车的配套问题。他解释了前段时间绿道公共自行车系统招标迟迟没有回音的原因:“之所以没有搞起来,主要是范围有问题,绿道上做自行车系统局限比较大。其他城市除了绿道上有公共自行车,商业中心、居民小区、工厂、学校等都有公共自行车。所以一开始我们走了点弯路,下一步我们会加快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拟先在中心城区推行。”
黄宇东说,在国内外很多规划专家眼中,评判城市的标准首先要看其慢行系统如何,城市是否适合步行,是否适合骑行。“东莞的现状是对私家车的依赖过重,而公共交通的完善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见效快,而且低碳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黄宇东透露,此前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已前往佛山的禅城和桂城以及湖南的株洲等地做调研,它们的经验值得东莞借鉴。“现在我们正在做关于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汇总报告,近期将向市政府提交项目建议书。”
6条精品绿道
松湖花海
由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现有松花烟雨、松湖花海两大景区环湖绿道构成,全长约20公里。以湖泊湿地风光、植物季相和色花系列观赏为特色,是社区绿道中目前最为成熟和经典的游览线路。
香飘四季
起自2号线麻涌镇螺村桥东环路“珠三角绿道网广州—东莞公交接驳点”,至彰澎珠江海昌码头止,全长约12公里,以小说《香飘四季》命名,主要特色为独具麻涌本土特色的岭南水乡田园自然风光。
沿途景区、景点有:香飘四季农业园、万亩蕉林、火龙果园、苗木花卉种植基地、螺村亲水公园等。
都市亲水
起自道滘滨江公园驿站,途经万江莲子坊跨曲海大桥、沿东江大道,至东城大王洲驿站止,全长约10公里,以体验都市滨水绿色生态廊道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为特色。
沿途主要景点有:道滘滨江公园、中心广场、万江莲子坊公园、滨江体育公园、莞城可园、岭南画院、东城梨川公园、大王洲岛农业生态园等。
滨水湿地
起自3号线石龙驿站,经石排燕窝湿地公园过东江大道接5号线替代线,经燕窝村进入东莞生态园区,至园区大圳埔湿地公园驿站止,全长15公里,以滨水、湖泊湿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物为特色。
沿途景区有:石龙堤岸公园、石排燕窝湿地公园、燕岭古石场遗址、燕岭古村落,生态园区的燕岭湿地公园、大圳埔湿地公园等。
湖光山色
包括大岭山森林公园大溪水库、怀德水库共约11公里的环湖绿道和黄江镇黄牛埔水库16公里的环湖绿道。最大的亮点是周边山丘连绵起伏,库区湖面开阔,山水相连,林水相融。
森林野趣
起自大屏嶂森林公园黄江入口处,途经黄江镇打鼓岭、大冚,直至5号线与深圳交界处。此段绿道多数穿越山地森林,绿道蜿蜒曲折,局部路段山路崎岖,沿途景点森林茂密,打鼓岭水库、古荔枝片林、采石场遗址、石狗公水库等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他山之石
公共自行车系统
选点靠近住宅区
昨天,黄宇东特别提及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先进经验。
据介绍,株洲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首先在选点上很合理,贴近住宅区,甚至进入住宅区,还进入商区、校区、厂区。“东莞产业工人很多,我们也有公共自行车进厂区的想法,以方便产业工人。”黄宇东还介绍说,株洲的公共自行车也比较耐用,还有3级变挡,车身坚固。
此外,株洲的公共自行车借还以及办卡都很方便,避免了要车的时候拿不到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卡位等问题,而且办卡针对户籍居民、非户籍居民以及外来游客等都有不同的办法,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