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在线 > 旅游资讯
重庆晚报:《子弹乱飞》首演 晚报读者笑声不断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13 09:20:43 阅读: 511

 昨晚7点,《子弹乱飞》首演暨重庆晚报27岁生日读者专场在解放碑邹容广场山城曲艺场开演,约150名重庆晚报忠实读者让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爆笑...

昨晚7点,《子弹乱飞》首演暨重庆晚报27岁生日读者专场在解放碑邹容广场山城曲艺场开演,约150名重庆晚报忠实读者让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爆笑的本土方言剧《子弹乱飞》让现场的观众也笑声乱飞。

  来的全是晚报铁杆粉丝

  由于本场演出是晚报为回馈读者的专场,因此到场的观众几乎全是晚报的铁杆粉丝。观众不仅坐满了剧场的座席,还将剧场的加座也坐了个满满当当。“粗略估计应该有150人左右。”剧场工作人员说。

  家住渝中区的李先生坚持订阅晚报20多年,昨晚他带15岁的女儿一同来为晚报庆生。“从我开始看报起就一直看的晚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当天的晚报看看,觉得每天都有看头。”李先生说,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成了晚报的忠实粉丝,平时住校看不到,放假回家就会把一周的报纸都翻出来看看。“虽然现在网上啥子都看得到,但还是觉得晚报的文章更细致、更权威。”李先生的女儿说。

  演出现场笑声不断

  相比于马识途先生的小说原著《夜谭十记》和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这部完全由重庆本土打造的《子弹乱飞》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剧中对人物的重新塑造是一大看点,麻匪张牧之由电影版里姜文的硬汉形象变成了一个娘娘腔,还时不时的卖萌耍宝。当他出场翘着兰花指对黄天棒说“叫人家宝宝嘛”时,引发了全场第一次爆笑。此后,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剧中人物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笑声不断。

  《子弹乱飞》的无厘头语言也是一大特色,剧中,你可以听见张麻子说“亲,你们打不打麻将”,也能听到金香玉现场演唱《囚鸟》。此外,“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伤不起”、“帅得不明显”等当下最流行的语言也从演员嘴里脱口而出,而当演员在剧中说起房价、医疗等社会热点话题时,引来了观众会心的大笑和掌声。

  晚报还将更多赠送礼券

  “《子弹乱飞》演出专场只是晚报生日嘉年华的开始,之后晚报还将送出更多的大礼和惊喜。”重庆晚报副总编辑江波表示,还将陆续发起《同行·我是80后·全城热团》,包括乐游汇、财富汇、家居汇、潮生活、汽车团、爱家团、潮品团系列活动,为您提供居家、旅游、教育、理财、家电、买车、买房方面的优惠资讯。同时,将推出更多的打折信息和赠送礼券。

  没有看到昨日首演的市民也不必担心,本周五和周六晚山城曲艺场还会继续上演《子弹乱飞》,市民可拨打热线63702091抢订每天各4张的免费演出票。

  西南大学毕业生周鹏:

  我将晚报写进毕业论文

  23岁的周鹏,毕业于西南大学。“我和重庆晚报的缘分从初中就开始了,可以说晚报陪伴我度过了学生时代。”周鹏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高中她的作文就总能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而她的作文灵感则来自每天的阅读晚报。高考时,她凭借多年阅读晚报积累的素材,轻松地写就了一篇《在自然中生活》的议论文。

  由于晚报的影响,周鹏高考选择了新闻专业。进入大学后,周鹏更是将晚报的新闻和策划当作教材加以研究和学习,毕业前夕她把晚报的新闻策划作为研究对象写成了毕业论文,不仅获得了老师的好评,还获得了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奖。

  “虽然现在电子媒体已经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但我觉得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纸媒,因为对于媒体的公信力而言,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周鹏说,她在今后仍会保持每天阅读晚报的习惯,因为晚报现在已经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家住袁家岗的李小姐:

  从晚报上学会经营爱情

  “我要感谢重庆晚报,因为它给我的感情生活支了招。”家住袁家岗的李小姐说,2012年5月4日晚报刊登了一则《这对80后 耍朋友签合同》的新闻,新闻里男女双方签订的情感协议引起了她的注意。

  27岁的李小姐和男友小江相恋多年,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不顺,使得他们的感情亮起了红灯。看到这则新闻后,李小姐希望自己的感情也能同新闻上报到的小两口一样,签一份协议有一份准则,于是李小姐把报纸拿给了小江。经过商讨,一份情感合约就此签订。合约规定了两个人在感情中的权利和义务,这对相恋7年的恋人,开始按照情感合约来过二人生活。

  “合约实施了半个月,现在我和他的感情更好了。”李小姐说,两个人的个人空间受到合约的保护,双方更加尊重对方,两个人之前的矛盾和摩擦也逐渐减少,现在两人正在准备结婚。江先生搂着李小姐一脸幸福地说:“结婚以后我们还会按照情感合约来过日子,晚报这个新闻我觉得真的很有用,其他年轻朋友也可以借鉴。”

  龙门浩小学语文老师陶小姐:

  我和学生把晚报当范文

  现任教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语文老师的陶小姐,今年29岁,昨日她带着妈妈一起来到重庆晚报27岁生日读者专场的现场。

  陶小姐说,由于从小家中就订了重庆晚报,所以她从小学开始就对重庆晚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重庆晚报算是陪伴着我们80后这一代长大,特别是“副刊”这个版块,对我们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陶老师说,现在这份感情又传承到了她的学生身上。“重庆晚报的副刊这个版面是我们班的写作范文,它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板。在看报过程中,学生能够积累到很多素材、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出租车司机徐先生:

  我把晚报带上车给乘客看

  徐先生家住渝中区,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昨日下午他停好车后就徒步来到晚报生日会场。徐先生介绍,他阅读重庆晚报近10年了。每天出门第一件事,就是买一份重庆晚报放在车上供乘客看。“那些远途的乘客特别喜欢,有时我都不用等到下班看,乘客就已经念了上面重要的新闻给我听了。”

  徐先生还戏称:“我就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宣传员啊,外地乘客坐上了出租不仅能看到重庆的风景,还能从重庆晚报上了解到重庆的民生,这很好嘛!”

  重庆晚报记者 彭洋 首席记者 冉文 实习生 万运丰 李祖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