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黄春英就要搬新家了。这位密云县穆家峪镇阁老峪村的村民,将告别居住几十年的山村老宅,住进宽敞明亮的二层新居。而她本人,也已在一个月前成为华润集团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名正式员工。
在本市,1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正在推进。像黄春英一样,2.6万农民将从分散的村庄搬进设施齐备的集中居住区,就地享受城市生活;节约出的大片土地将用于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让农民获得稳定收入。
目前,密云穆家峪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延庆县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等4个试点已初步具备入住条件。
多村联建新社区
集约7000亩土地
一排排青灰色的小楼,在山脚下矗立,井然有序;一条条崭新宽阔的马路,勾勒出四通八达的市政路网。——延庆县八达岭镇,京藏高速路以南,一个大型农村社区已经渐渐看出了模样。
八达岭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全镇15个行政村,都是山区村,最远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有10多公里。村子规模普遍不大,除有3个村人口超过1000人以外,其他村庄人口均不超过500人。
“不管多小的村子,都得通路、通水、通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八达岭镇镇长卫洪英给记者大致算了笔账,近几年,市县镇三级投资,平均每个村的道路、照明、排水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在500万元上下。最偏远的三堡村,实际居住人口只有一二十人,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打一口井就花了80万元。
去年,八达岭镇获批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营城子、程家窑等7个村庄纳入试点范围。这7个村分散在京藏高速路南北两侧,通过搬迁、改造,居住区将全部集中到高速路南侧的规划镇区。
和以往单村的旧村改造不同,这次推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习俗相同、便于发展”的原则,将多个行政村或自然村集并,联合建设居住区。
多村联建,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土地的集约。“农民的宅基地,一般在三分地左右,有的达到四分多地。盖住宅楼让农民集中居住,可以把原来的村庄宅基地、街道、胡同腾出来,发展产业。”卫洪英表示,通过这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镇可以集约出来的土地达到1074亩。
纳入密云穆家峪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一期的阁老峪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但却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95户农民,宅基地总面积达334.7亩。新社区规划占地240亩,可节约出近百亩土地。
据统计,本次推出12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涉及27个行政村,1.18万户、2.6万人,原村庄占地1.15万亩,规划新社区占地约4000余亩,预计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7000余亩,节约集体建设用地60%左右。
市农委村镇处副处长魏惠东介绍,全市有3900个行政村,村庄占地大概是1100多平方公里。其中,少于500人的行政村占到了40%左右,“如果能通过科学规划,把规模较小的村庄合并成大型农村社区,将能腾出数百平方公里的集体建设用地。”
对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北京而言,多村联建新型农村社区,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不离土不离乡
农民享城市生活
由于试点启动较早,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已完成新民居建设809套,526户农民已搬进新居。
程家窑村村民、58岁的陈桂荣一家七口就于去年11月份从老村旧宅,迁入了3公里外的新村。
这是一个清幽的所在。十多栋灰色的复式板楼,静静地矗立在山脚下。陈桂荣家住在四层,楼上楼下,加起来有155平方米,开阔敞亮。站在阳台上,还能眺望远处山脊上的古长城遗址。
“从前在老村,一家七口挤五间房,其中两间还是厨房,憋屈坏了。现在,老人孩子都有自己的单间,宽敞多了!”陈桂荣笑着,她81岁的婆婆李淑琴也跟着乐。因为新房里有集中供暖,老人舒舒服服过了个暖冬,过去因为天冷,双手总被冻得乌青,今年还一次也没有过。
与程家窑新村相邻100多米,营城子村8栋新建的住宅楼也已经告竣。再往远处溜达溜达,就是南元村和东沟新村所在地。记者发现,虽然彼此相距不远,但一村一特色。有的是四层板楼,有的是联排三层两户住宅,还有二层独栋住宅,南元新村除楼房外还有三四排平房四合院。“房子怎么盖,听大伙儿的。有的想住楼,有的不想住楼,各方面需求都得照顾到。”南元村党支部书记孙明义说。
新民居各式各样,但外立面的色彩,却多是清幽古雅的青灰色。主管新型社区项目建设的八达岭镇副镇长闫春旺告诉记者,八达岭社区紧挨着长城、烽火台等古迹。为和周围景观风貌相协调,新型社区内不仅建筑外立面色彩有要求,建筑高度也有要求,一律不超过18米,楼层不超过5层。
地热采暖、抗震节能、外墙保温等技术也在新民居建设中集中应用。在东沟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泉明特地让记者参观了他们村的新型铝合金门窗,“这是隔热断桥铝,比普通铝合金门窗密闭性能好,一丝风也透不进来。”李泉明说,八达岭镇处在一个大风口,冬春季节经常刮六七级的大风,有一年把路灯都刮倒了。村里的老宅密封性都不好,往屋里灌风是经常的。等搬进新居,大伙儿就没这烦恼了。
和几个新村同步建设的还有道路交通设施。“这是规划七路”,“那是规划八路”,在带着记者参观各新村时,八达岭镇镇长卫洪英指着一条条尚未取名的、崭新宽阔的道路,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先建路,把连接各个新村的路网搭起来。然后,跟着就要在社区里建学校、医院、文体活动中心、连锁超市、邮局、储蓄所……土地都预留好了,等都建好了,咱们这儿跟城里也差不离儿了。”
不同于很多城乡接合部村庄改造,农民上楼后转为城市居民,这次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并不涉及征地、转地,“农民的身份保持不变,但享受的却是全新的城市化生活。这也是这次试点的一大特点。”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试点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参照城镇标准建设。除了通水、通电、通路等基本“硬件”外,农民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集中供暖、管道燃气,甚至宽带入户。部分新社区在建设时还预留了中水管线,将来社区污水处理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可以用中水冲厕,节约水资源。
像城市社区一样,新型农村社区里,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站、警务站、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连锁超市,银行邮政网点等,样样不缺。在规模较大的社区,还将配建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等。
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卫生、文化、教育、养老、商业、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全面配套,新型农村社区里将构建起“30分钟社区公共服务圈”,农民不出本村,就能享受城市生活。试点社区还将设立“一站式”办公服务中心,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外来人口等服务。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各种民间中介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让农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
旧村宅基地 发展新产业
新型农村社区,改善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条件,还有农村的产业布局。
如上文所说,农民集中入住新民居后,旧村会腾退出大面积的宅基地。这部分集体建设用地,除一部分用于复垦或者生态建设外,另外一部分将由村集体统筹规划,发展相宜的产业。
由密云穆家峪镇和华润集团合作建设的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地处大山怀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小镇建设涉及6个行政村,一期先对阁老峪行政村的5个自然村进行集并,可节约近百亩建设用地。
穆家峪镇副镇长郭保林向记者介绍,利用节约出的土地资源,华润集团建设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将集团的品牌、资金、管理、市场等优势植入民俗产业。同时,整合劳动力、宅基地、农用地三大资源,华润希望小镇社区还将发展木棉花乡村酒店、凤凰苗圃基地、天福号生态农庄、五丰农业基地等产业项目,打造一个集商务活动、观光度假、民俗旅游为一体的高端产业群。
有了产业的支撑,农民的就业岗位自然也就多了,不用再完全依附在土地上生活了。
结合产业项目的实施,穆家峪镇成立了劳务用工管理中心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安排本地劳动力优先到企业就业。
阁老峪村民、56岁的黄春英,种地种了半辈子,家里统共有两亩半地,“种老玉米,年成好,一年也就挣个一千来块钱。”一个月前,她在经济合作组织的推介下,成为华润集团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名正式员工。
“一个月1500元工资,一天工作8个小时,加班按10块钱1小时算。”说起新工作,黄春英脸上笑嘻嘻的,显得很知足。
工资,还仅仅是收益的一部分。郭保林介绍,新型社区建设中,农民部分农业用地被统一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实现资源到资本的转变。“年底,农民可以享受股金分红。”
据密云县穆家峪镇初步测算,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通过产业发展、土地入股等形式的带动,阁老峪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望实现三年增长1.5倍,由11707元达到2.9万元。
地理区位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各新型农村社区侧重发展的产业也不尽相同。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将利用节约土地发展高端旅游度假、商务休闲、民俗旅游等产业,集中打造八达岭旅游休闲综合服务区。房山区晓幼营新型农村社区,在产业方面则规划了都市型景观农业区、花园式仓储物流区和高档服务会展区。密云司马台新型农村社区,依托古北水镇旅游项目,将重点发展民俗旅游产业。
另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海淀唐家岭等地试点的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的模式,今后在新型农村社区也将展开。村集体可以建设租赁房屋,供大企业或者工业园区的员工租住,从而获得长久稳定的经济收益。
链接
12个试点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
1、密云县穆家峪镇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
2、房山区青龙湖镇晓幼营新型农村社区
3、大兴区魏善庄镇羊坊新型农村社区
4、延庆县八达岭镇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
5、怀柔区庙城镇史山新型农村社区
6、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新型农村社区
7、昌平区南口镇李庄新型农村社区
8、顺义区北石槽镇凤凰新村新型农村社区
9、平谷区鹿角新型农村社区
10、通州区宋庄镇五合新村新型农村社区
11、平谷区熊尔寨乡老泉口新型农村社区
12、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新型农村社区